这篇可能不是长文,想看长文的米娜桑记得给我的处子作点赞评论喵。
说回正文,我是一个卢卡奇主义者,因为我在本科阶段的科研基本上就是和卢卡奇息息相关的,我十分欣赏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现实主义小说刻画的活生生的典型形象是一种辩证的“形式”,它能动地反映出社会的总体性:在其中社会复杂的关系开始浮出水面,个人的具体处境与历史发展之间的矛盾得以克服,破碎的社会经验得以统一起来。典型不仅是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艺术上的解决,而且是使具体的人返回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之中。
那么,什么样的塑造算是典型,《董贝父子》中的董贝是狄更斯笔下的活灵活现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体现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家的缩影。董贝精打细算,唯利是图。体弱多病的女儿佛罗伦斯对他来说是在资本交易市场上不能投资的一枚劣币,毫无价值可言。他把拜金主义的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儿子保罗,并告诉他,钱能让别人对你卑躬屈膝、唯命是从。他时常提醒儿子的保姆不要爱上孩子,这是因为他们只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不仅如此,董贝妻子的离世也没有让他感到伤心,他只是觉得家里少了一件值得拥有的家具。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月亮、太阳、地球的存在在董贝眼里也只是为方便他开展贸易而被创造出来。于董贝而言,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东西根本不存在。董贝父子的形象就是典型,是时代,他个人的思想和行动所雕刻出来的典型。我们能在其个人命运之中看到他们与时代的交互,我们能知道他们行为的前因后果,由此才有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小明的角色,虽然我自己因为考研很少有时间自己去玩游戏了,但是从观察员的描述来看,我认为小明是没有能力塑造典型角色的。他的角色我很难说看完他的故事和生平以后,找到ta行为的动机,找到这个时代所赋予的气质。换言之,过于的干瘪,以至于可以归纳总结为“身世惨淡——渴望爱情——投怀送抱”这种毫无文学性的八股式塑造。缺乏典型是一个很致命的事情,因为典型是时代自我的赋形,没有典型角色,我们很难看得出他想塑造的是怎样一个世界,是豆蒸的也好还是其他。换句话说:眼里只有对社区win的渴望,而没有一丝对角色的热爱。
其实本来还想举点大象姐妹的例子来做反例,但是还是觉得有点抬咖了,如果想听我对大象姐妹角色塑造的理解可以在评论区和我讨论。
总而言之,小明现在已经只有社区样板戏角色,翻来覆去就只有一出戏唱,唱来唱去最后只有一个结果,角色是干瘪的,世界也是干瘪的,每个人存在的最大意义只是告诉你,这是制作组的安排,再无其他。
我的体验下来最大的问题是主角总有种疏离感,完全游离于世界之外,并没有自己的目标,或者哪怕是找寻目标的冲动。2.0的剧情我没看不评价,1.0时期的大部分女角色最大的优点是喜欢主角,除此之外的优点就基本看不到了,或者说塑造的很干瘪。
因为很简单,这个世界是很干瘪的,他的塑造只有一个目的“反正比大象姐妹好”,他不去考虑角色行动的动机,也并不考虑自己塑造的世界是不是合理的,还是那句话,只是为了win而做游戏,而不是为了构建一个创作者和玩家都乐在其中的幻想世界
居然有喜欢文学理论的朋友,那就不得不好好聊聊了。
我主要还是喜欢卢卡奇和齐泽克的观点,我的水平也就是抛砖引玉的,多见谅
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聊一下啥叫“典型人物”和“典型性”。
文学上很多定义都很模糊抽象。比如教材对于典型性和典型人物的定义是基于现实主义文学的,是要求一个角色揭示生活的普遍性,或者社会关系发展的规律性。
代表性的有什么:骆驼祥子,周朴园,啊Q。往当代说,有许三观,富贵。
一个问题,你如果真的想要塑造角色,需要去塑造世界观,去思考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的思路。而一部分制作组高估自己的水平,把世界观整的乱七八糟,五字,四字都是这问题。
而kl压根不去思考,世界观到处抄来抄去,能吸引的人有大雷和露就可以了
导致麻辣也膨胀了
商业作品里扣这个会导致很抽象结果。
首先就是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一体的。骆驼祥子离不开上世纪初的老北京,许三观离不开建国后那段时间,啊Q也离不开清末的混沌抽象。
而而如果你尝试在原,或者铁,塑造一个清末,民国,近代,或者现代。玩家大概不仅不会买账,还会觉得你在建政。
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该放弃商业作品中追求一些正经的东西。现代商业作品的创作逻辑:一部分研究好莱坞的学者认为是为了“提供道德审判”。它反而是一套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古老创作逻辑和方法论。
因此,作品商业创作的时候常常会提供“道德和价值观上的符号。”比如美队1,观众的审美是罗杰斯还是个瘦弱纤细的人的时候就敢打抱不平,敢挡手榴弹。
这个时候一个角色的创作更多是在围绕某个主题的道德与价值观上诠释。作品的社会环境,人设属性,情节,常常也都是围绕这些展开的。
另一方面,哪怕是恋爱,后宫,yy,或者麻辣,背后也常常带有某种道德上的东西。
比如关汉卿时期文人,是真的会在作品里讲什么是“风尘女子的自尊”,不知名小民的伟大。莺莺传或西厢记则透露一种很沉重的东西:爱情应该是超脱阶层,身份,等等的,一种自由的东西。
所以我感觉,小明真正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想表达啥。哪怕是陈词滥调都不知道。导致无论是世界观还是角色,都显得像是:化了妆的普通人。
说真的,咱们连小明想不想表达这件事都不知道,更别提讨论他们想表达啥了
很喜欢对小明的一个精炼的概括“拼好游”。
很多时候我们笑一些作品的桥段“老套”,但是再怎么老套也是自己的创作。反观我们的小明中很多角色,通过缝合来碰瓷大象,这真的能算是有灵魂吗?
问题就是抄也要先理解,人家哪怕是悟空传抄的世界观,但也知道自己世界观是什么
你反了悟空传是用西游来自我表达,重写世界观。
而五字是自我表达却没能力再构世界观。
而kl不知道表达什么也没能力再构,只能抄其他人作业,还总喜欢自己加
wuwa自己的新角色不就是个拼好人
本质就是啥火抄啥,流于表面
有时候做游戏真得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做游戏?米哈游是为了实现创造出十亿人愿意生活其中的虚拟世界,因此做开放世界、投资AI、提升IP影响力。你库洛做鸣潮又是为了什么?所以有时候别怪玩家不吃你那一套,开发者热不热爱自己所创造的,我们玩家一清二楚。内容创造者能坚守自己创造的世界观、人物,不因为某些杂音就轻易改变内容是最可贵的。你要知道那些杂音不是把游戏当游戏,而是把游戏当社区赢的工具。
其实大部分从业者就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
区别在于,人还是有心气的,知道“我不能接受这东西是我做出来的”。
比如想做一顿好饭的时候把厨房炸了,心里肯定是不爽的。
听到小孩学加减法学的乱七八糟,血压也会不自觉上升。
大部分人真就是为了混口饭,只是他们的心气不允许他们做差。我身边有个朋友,项目中间突然插了个临时的东西,压到他头上。然后他硬生生折磨自己仨月,晚上不好好睡觉拉着领导出来干,周末跟他吃饭他跟我反复叨叨这个方案行不行,以及感觉好累。
最后也确实把预计做烂的东西做的出乎意料的好。而跟他吃饭时候,确实没觉得是出于什么高尚的追求去做的,就是一口不允许自己做烂的心气吊着。